在怪物云集的 NBA 该如何生存?P.J. Tucker 的求生之道
如果提到 NBA 的硬汉,P.J. Tucker 绝对是榜上有名的。
现年38岁的他,在联盟已是第三老的球员,排在他前面的,皆是预约未来名人堂的球星, LeBron James 与 Chris Paul。
身为二轮选秀的球员,能够坚持到这个年纪实在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然而,关於他的故事已经有很多人讨论过了,所以在这篇文章中,我更想要专注於探讨一个问题:为什麽我认为他,一个在选秀时因为被质疑天赋不足而掉到二轮,甚至在打完新秀球季後还被迫到欧洲球队打球的球员,能够在联盟中生存这麽久?
这也可以说是自己看 NBA 这些年来,所总结的球员生存法则。如果你不是那种被大家期待,球队愿意投入大量资源栽培的球员,那麽这种方式可能就是大多数人会选择的模式,甚至有时候我认为这样的发展模式也很适合普通人用在自己的职涯规划上。
整体模式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跟在球队的「不可取代性」息息相关,不可取代性越高,代表在自由市场越受欢迎,也比较不会缺下一份工作。
而不可取代性是随着阶段渐渐上升的,这三个阶段分别为「卖体力」、「卖技术」与「卖品牌」,而阶段的提升并不一定是随着时间增加而提升,而是要看有没有达成关键的条件,有很多球员终其生涯也没有走到後面的阶段,有可能是个人心态的问题,也有可能是选到错误的环境,甚至有可能是因为伤病,就这样默默淡出联盟。
那就利用 P.J. Tucker 的生涯,来说说自己对於每个阶段的认知与看法吧!
「你虽然在这个联盟,但你可以感受到自己不属於这里。」
第二轮第三十五顺位被暴龙队选中,6尺5寸(约196公分左右)的 Tucker 在大学时期主打大前锋,但是在选前球评预估,这样的身材打禁区没有优势,而他也没有拉到侧翼的外线与运球技能包,因此被认为 Tucker 的天花板顶多就是一名功能单一的板凳球员。
在先天条件不好,技巧开发的投资报酬率太低的状况下,Tucker 自然不会受到暴龙队的青睐,因此新秀年,Tucker 大多时间都在发展联盟度过,甚至在赛季结束後就被裁掉,开始了自己海外打球的颠沛流离。
而这也是阶段一常见的特点:取代性高。
因为年轻有潜力但没有兑现,大多球队在这个阶段时会评估培养难度,以及该名球员能提供的即战力,来决定是否将该球员留下。而这个时期大多是刚进联盟,到新秀保障合约结束的四年间,如果是领非保障的二轮秀合约,那时间会更短,因为在自由市场或是之後的选秀会上,很容易就能找到可以取代的年轻球员。
换言之,19-23岁这个阶段的年轻球员,大多会因为年轻有潜力,让球队愿意投资来赌一赌兑换成即战力的可能性。
所以这个阶段的球员,通常想要留在联盟,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自己的主力技能。
所谓的主力技能,就是一个可以立即搬上联盟的技能。这个技能可以是防守、可以是投篮、可以是组织、可以是无球跑位等等,总而言之就是一个当教练派你上场时,你可以「立刻」做出「稳定」贡献的领域。
在新秀年可以确立好一个主力技能,并且将其打磨到专精,那在新人合约结束後,可以留在联盟的机会将会大大提升,如果这个领域正好是球队欠缺的区块,那上场机会就会增加,甚至进入轮替。
这时候很常见到的问题是,有些球员不仅一项技能包,因此会想着多线发展,一下练组织,一下练防守,但这样的方针很吃个人的学习能力,如果掌握得快那可能可以更快迈入第二阶段,但更多的人是练成了样样通、样样松的「全不能」。
另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比较偏向非战之罪,也就是球队的定位,如果该位置有很多需要培养的球员,而球队教练又无法有效地分配资源,让球员有时间上场磨链自己的主力技能,那麽很有可能拖到该名球员的新秀合约结束,其他球团也不太清楚他能产生什麽样的贡献。
文章关键字:N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