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要靠政府?台湾职足怎麽解
近日,Vikings的小朋友参与邦比盃睡地板的新闻,引起三立的强力报导、也造成网路沸腾,被报导绝对是好事(值得感谢),Vikings也的确需要各位的帮助。但我觉得很妙的是,为何此新闻一出,所有人的反应就是两种:「政府无能、该负责啦」、或「这不应该是政府的权责」,大家可以去仔细看这篇报导,通篇没有「政府」两字,但为何所有人都先想到「政府」呢?就连世大运XX奖牌得主的教练受访,都是千篇一律加一句「希望政府重视…」。
台湾有一个民主政府,但大家彷佛都把他当作超人(其实是把他当替代役),一个小朋友出国参加夏令营没钱就要嚷着找政府,就好像很多新闻里的民众都是打119、110来救猫、拔戒指、抓蛇鼠一样,大家都习惯这麽思考。这个政府是民选的,而我们人民其实凡事都仰赖、期盼政府而不自知,体育圈尤其如此。咦?不是很多单项协会最专业吗?说穿了,还是要预算,而我们政府也乐得把钱洒给「专业」,因为如此一来他们责任已了,但这其实是最便宜行事、最不负责任的。
有没有事情该是政府做的呢?当然有。现在99%足球人都寄望的「职业足球联赛」,就是要靠政府,但问题是怎麽靠?如果还是喊喊「前进百大」,然後只是丢一笔钱给他们所认知的「体育专业单位」就拍拍屁股了事的话,只怕是拿钱丢进许愿池,绝对不会有女神冒出来送你一个职业足球联盟。重点是体育署要把钱给对「体育专业单位」,这个「体育专业单位」也要有相对应、有能力的人来配合,简单四个字「政通人和」,我们需要政府做的是这个。
台湾人民极度依赖政府、台湾的企业更是如此。而在台湾企业普遍对体育了解不深、因而更无兴趣的状况下,就是「政府」出来的时候了。职业足球联赛需要的不外乎是「联盟、球队、金主」,成立联盟、球队都需要财源,而协助联盟、球队找金主,这才是政府真正可以协助的。除了中央的体育署洒经费外,每支球队的成立更是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举凡球场需要的用地、甚至是成立球队时的投资股东都是。台湾很多中小企业,而他们的发展与地方政府关系密切,包括税赋、用地、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都让他们必须跟地方政府维持良好而亲密的关系,有地方政府出面登高一呼,号召他们成为金主小额投资球队,相信这是可行之道。大家老是巴望着鸿海、日月光等国际级大企业出来搞职业运动、成立单一企业球队,反而是望穿秋水也不会有结果的。
要执行成立职足这项任务,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交给「专职、专业」单位去做,也许是成立一个委员会、或是招标由体育经营专业公司来执行。但如果「政府」怕麻烦(事实上我看也是),还是想把成立职足的任务交给「体育专业单位」(例如某协会)的话,那麽这个单位的执行力变得非常重要,需要一个「政通人和」的人来领导,他最好能一通电话就可以跟行政院长、部会首长、地方父母官麻吉麻吉,也要能有超然的想法立场:由他来协助处理、协调政府,但执行交给职业运动经营专业来处理。
我知道还是有很多政治人物对运动有热情但是缺乏专业人士从旁给他们建言,像最近就有「向邱义仁献策 中职减队并日职救职棒」的职棒新闻,除了换脑这种比较没建设性的反应外,我想要问:能请问新闻里政通人和的吴委员、邱先生,您有兴趣来当个「体育专业单位」的领导人,帮助我们成立职足吗?搞不好挺合适的喔。
![]() |
|
拉舒福特证身价 再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