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简称中国男足、国足,港澳区亦称作国家队,国际足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称呼。最早代表中国的国家足球队可追溯至于1924年创建的中华足球联合会,于1931年加入国际足联。1949年,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国国民党战败,中华民国国家足球队跟随国府迁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新政府重新开展足球项目。通过1951年12月的天津第一届全国足球比赛大会,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央体训班选拔了30名足球运动员,组建足球队,这被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足球队的肇始。自次年起,新的国家足球队既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但直到19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获得体育领域的中国代表权后,这支国家足球队才获广泛接纳参加国际赛。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下的香港和澳门地区各自拥有国际足球代表队,并且均为国际足联及亚洲足联的成员,分别以香港足球代表队和澳门足球代表队的名义参加国际赛事。
从1976年起,中国队参加亚洲杯足球赛,于1984年和2004年两度晋级决赛。2002年,中国队首次晋级世界杯决赛圈,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晋级。
中国足球联赛是中国唯一拥有巨大利润支持的大型运动联赛,在中国民间足球运动的地位远高于有国球之称的乒乓球和羽毛球,加上曾经长久文化弱势,经济积弱,贫富悬殊,现代竞技体育掺入民族主义思潮等因素,中国球迷们往往把国足的胜负看成是国家的荣辱,以至对于国家队长期表现不尽如人意称为“国耻”[28][29][30]。2002年世界杯期间,通过电视观看国家队比赛的球迷总数达到3亿;而在2004年亚洲杯国足同日本队的决赛,有超过2.5亿的观众收看了这场赛事,是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单场比赛在中国的收视记录。不过随着国足战绩日趋糟糕以及负面新闻导致的不良社会影响,国足比赛开始遭到中国球迷抵制。
中国足球队有时也会成为中国大陆流行文化的元素。糟糕的战绩加上大量的负面新闻,使得中国男足经常成为国内民众嘲讽的对象。曾有中国网民根据北京奥运会歌曲《北京欢迎你》改编成搞笑歌曲《国足欢迎你》,以嘲讽中国男足在北京奥运会上的糟糕表现。更有甚者曾在小品中将部分队员直接点名道姓指出来进行调侃。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中国国家足球队战绩的日趋低迷,中国国家足球队也成为了许多网络迷因的起源,被广大球迷调侃、批评,如前队长范志毅批评中国足球“脸都不要了”等更是在2022年世界杯预选赛中国男足客场告负越南后成为热点话题。